聯系我們
>>
首頁>海天快訊>通知公告
中國鋼結構發展史
日期:2014-12-24 15:13:22 來源: 瀏覽次數:0
中國鋼結構發展史
鋼結構包括房屋鋼結構、橋梁、塔桅、容器及水工結構等多領域?,F僅就房屋鋼結構簡述六十年的發展。
初盛階段(上世紀50~60年代)
1949年新中國剛成立,百廢待興,當時鋼產量很低,鋼結構建設只有依靠蘇聯經濟及技術援助,當時蘇聯援建156項重型工業工廠,包括冶金、重型機械、飛機汽車等工業,如鞍山鋼鐵廠,武漢鋼鐵廠、大連造船廠、哈爾濱飛機制造廠等。在短短幾年里,建設了不少鋼結構工業廠房(鋼柱、鋼屋架、吊車梁),培養了一大批設計、制造、安裝方面的人才,為今后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低潮階段(上世紀60年代中后期及70年代)
這個時期國家各部門鋼結構需要量增大了,但鋼產量仍然不多,每年也只有2000萬噸,國家提出節約鋼材的政策,當時有人片面理解為不用鋼結構,于是鋼結構數量少。從國家整體上,也建造了一些大型的鋼結構工程。由于節約鋼材政策,平板網架工程得到推廣應用,特別是焊接空心球節點研究成功,全國各地中小跨度的焊接球節點平板網架比比皆是,與此同時螺栓球節點網架也同樣推廣起來了。
發展階段(上世紀80~90年代)
這20年應當是鋼結構發展的興盛期,由于鋼結構具備一些獨特優點,已成為建設工程中的主要結構,特別是鋼產量持續上升,1997年1億噸,給我們發展鋼結構創造了有條條件。1998年我們國家已能生產軋制H型鋼,為鋼結構提供了新的型鋼系列,這時期鋼結構工程發展主要有下列幾方面。
—單層廠房框架結構。規模較大的有鋼鐵廠、無縫鋼管廠、火力發電廠等。其特點有面積大(20萬平方米),柱高度大(50米)、柱距大(48米)、連跨多(8跨)、吊車起重量大(450噸)等。
一空間結構。平板網架已廣泛應用大型體育場館、會展中心、商場、航站樓、車站、倉庫、工廠等。
—懸索結構。該結構發展較慢,只有少數工程采用,如山東淄博體育館(54米)、安徽體育館(53米×72米),無錫體育館(40米×43米)、吉林冰球館等采用不同的索網體系。
—空間結構與拱、剛架組成的混凝土合體系也得到發展如:亞運會的北京石景山體育館(正三角形,邊長99.7米)等,都是混合結構體系。
—膜及索膜結構。90年代后期得到一定的發展,現仍在不斷地擴大作用,很有發展前景。如1998年建成的上海八萬人體育館看臺等都是規模比較大的索膜結構。
—高層建筑鋼結構。高層建筑鋼結構起步比較晚,1987年第一幢為165米的深圳發展中心大廈,后來208米的京廣中心,1996年325米深圳地王大廈,1999年420米上海金茂大廈;近年建成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。
—輕鋼結構。輕鋼結構發展非???,特別是門式剛架,如工業廠房、倉庫、冷藏庫、溫室、旅館、別墅等得到大量應用。輕鋼結構住宅也開始研究并建一些實驗工程,很有發展前景。這一時期74年鋼結構規范又修訂了,改用88年規范。 強盛時期(本世紀即2009年前)
近十年的鋼結構工程發展之快,范圍之廣,是空前的,堪稱世界鋼結構大國。2006年鋼產量4億噸,居世界首位,這也給我們發展鋼結構工程創造了有利條件。
以上簡述可以預想今后鋼結構的發展遠景。“十一五”規劃期間,鐵道部擬建548座百年客站,民航局大力投資擬建175個大型機場航站樓,全國各省市也有大力建設體育場館和會展中心的規劃。如今即將迎來“十二五”的開局之年,相信我國的鋼結構發展將更向縱深發展。